保留骨骼的血管铸型标本腐蚀方法的进展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帅[1] 杜晓华[2] 黄文华[1] 钟世镇[2] 

机构地区:[1]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510515 [2]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所,广州510515

出  处:《解剖学杂志》2009年第4期562-564,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Anatomy

摘  要:保留骨骼的血管铸型技术是解剖学标本制作技术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特殊技术,也是最难以掌握的解剖学技术之一。其主要难点是灌注不易均匀,在腐蚀过程中结构易断枝,难以完整保留骨骼。制作此类标本,关键在于采用合适的腐蚀方法,使标本的腐蚀程度恰到好处,既能保证腐蚀完全,不残留多余的软组织,又不造成过度腐蚀,对骨质损害不大。通常采用自然腐蚀法、碱腐蚀法和硫酸腐蚀法,上述方法各具特点:传统的自然腐蚀法腐蚀进程缓慢(在南方一件标本需时约1.5~2年,北方则更长),不宜用于对时间要求紧迫的科研资料的收集,且需经常翻动标本,

关 键 词:血管铸型标本 自然腐蚀法 骨骼 标本制作技术 解剖学技术 硫酸腐蚀法 铸型技术 骨质损害 

分 类 号:R322-34[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681[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