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低频电磁辐射在轨探测研究  被引量:9

In-flight observations of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emitted by satellit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曹晋滨[1,2] 杨俊英[1] 袁仕耿 申旭辉[4] 刘元默[3] 燕春晓[2] 李文曾[2] 陈涛[2] 

机构地区:[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北京100191 [2]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3]中国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北京100094 [4]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

出  处:《中国科学(E辑)》2009年第9期1544-1550,共7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E)

基  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批准号:2008AA12A216)

摘  要:利用地球空间探测双星计划探测一号卫星上的磁场波动分析仪的原始数据,分析了探测一号卫星在轨电磁辐射的特性.结果显示卫星的电磁辐射主要集中在30Hz以下.在30Hz以上,卫星的电磁辐射最多延伸到190Hz左右,而且强度明显减弱.在190Hz以下的卫星电磁辐射具有与卫星姿态相关的长周期变化.在190~830Hz的范围的电磁辐射有不明显的长周期变化特征.830~3990Hz范围的电磁辐射没有长周期变化特征.卫星电磁辐射的长周期变化是由卫星姿态变化造成的.卫星姿态变化引起卫星太阳方位角变化.卫星太阳方位角越大,卫星电磁辐射越大.卫星太阳方位角从90.6增加到93.6,低于10Hz以下的电磁辐射约增大为原来的9倍,10~190Hz范围的电磁辐射大约增加到原来的1.6倍.卫星在<10和10~190Hz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与卫星太阳方位角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0和0.91.卫星在光照情况下的电磁辐射要比卫星在阴影情况下大.卫星太阳能帆板电流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卫星电磁辐射主要来源,约占整个卫星电磁辐射的87%(低频段<150Hz)和94%(高频段>150Hz).这些中国首次对卫星电磁辐射的在轨探测结果对于我国未来相关科学和应用卫星的设计方案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双星计划 电磁辐射 磁场波动分析仪 卫星姿态 太阳方位角 

分 类 号:V447.1[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