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的历史命运及其当代保护历程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环[1] 杨嘉铭[2] 

机构地区:[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2]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

出  处:《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3期105-110,共6页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基  金:国家社科"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与保护利用研究"(06BMZ025)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傩文化的的历史命运就是面具文化的历史命运。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经历了从早期的历史宠儿、中期的"弄潮儿",再到近现代的"弃儿"。改革开放以来,面具文化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照,又成为当代的"幸运儿"。30多年来,这个"幸运儿",得到了多方面的保护,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两套集成的编写工作;加快了傩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的步伐;与傩文化相关的民俗活动、演出活动得到恢复,业余表演团体逐步建立,面具制作工艺的传承得到延续;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功能,采集和收藏各地遗存的面具,并向广大观众展示西南民族地区面具文化的风采;通过"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工作的不断开展和深入,一批与面具文化相关的傩戏、傩舞、傩祭等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地区(市)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等方面。

关 键 词:西南民族地区 面具文化 历史命运 保护历程 

分 类 号:G127[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