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慈利康家坪剖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态系演变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钦贤[1] 童金南[1] 宋海军[1] 杨浩[1]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9年第9期1239-1247,共9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830212;J0830520);国家"973"项目(编号:2006CB80640)资助

摘  要: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钙质微生物岩相地层序列完整地记录了该重大转折期的生物和环境突变过程.通过对湖南慈利康家坪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生物地层序列、碳同位素演变、沉积微相和化石面貌研究,识别出Palaeofusulina-Colaniella带、Hindeodus parvus带和Isarcicella staeschei带.该剖面微生物岩处碳同位素出现显著负偏,并且与生物含量突然减少基本同步.识别出5种微相类型,分别是:藻-有孔虫生物碎屑灰岩、藻纹层状钙质微生物岩、鲕粒灰岩、蠕虫状泥灰岩和内碎屑粒泥灰岩.研究结果表明,慈利地区古、中生代之交由生物礁迅速演变成微生物岩相的生态演变,代表了海相生态系的主幕转变过程.

关 键 词: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微生物岩 碳同位素 微相 生态系演变 湖南慈利 

分 类 号:Q911[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