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贸易保护案例:看CIF为何不能称为“到岸价”?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申风平[1] 宋晶[1] 孙永磊[1] 

机构地区:[1]兰州理工大学

出  处:《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第10期72-73,共2页Practice in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国际贸易中的CIF说成到岸价,甚至在一些正规媒体的文章中也不时出现这样的说法。如在报道中国大豆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时,常出现“中国大豆的离岸价(FOB)高于国外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到岸价(CIF)”。这种不正确的理解,很容易引发合同双方产生纠纷。本文通过一起贸易保护的案例来分析,看CIF为何不能简单称为“到岸价”?

关 键 词:贸易保护 到岸价 CIF 案例 转基因大豆 国际市场竞争力 国际贸易 离岸价 

分 类 号:F740.4[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