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木兰形象对比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喜华 杨哲梅[2] 

机构地区:[1]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一号,100024 [2]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410076

出  处:《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第3期168-172,共5页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摘  要:中国形象在当代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中频频亮相。她的中国形象书写,在体现历史真实性的同时,也体现了作家创作的文学虚构性。这种真实和虚构相互作用从而萌发一种文学张力,增添了文本的吸引力,也展现了一种高超的创作艺术。本文从伊瑟尔的文学虚构理论出发,通过分析乐府《木兰诗》和汤亭亭《女勇士》中的第二章《白虎山学道》中两种木兰形象同为传统和叛逆的矛盾集合体的本质特征,试图从文学张力出发来探讨中西木兰形象的异同,从而发现汤版木兰是中国木兰形象的意义升华。

关 键 词:木兰形象 文学虚构 文学张力 

分 类 号:I106[文学—世界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