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南地区低渗透裂缝性砂岩储层伤害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吕源梅[1] 黄健全[1] 胡雪涛[1] 

机构地区:[1]西南石油大学,四川成都610500

出  处:《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第12期69-72,共4页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摘  要:研究区为一套致密砂岩储层,物性较差,地层水矿化度也不高,微裂缝是其主要运移的通道。实验分析和综合研究表明,地层微粒运移,流体同地层水中的离子作用所产生的沉淀等是储层伤害的主要方式。针对传统方法制成的实验小岩芯基本上没有微裂缝,无法代表真实储层在地层中既有裂缝又有孔隙的储层特征这一问题,利用人造岩芯裂缝的新方法来做速敏与碱敏实验,解决了人造裂缝与天然裂缝不匹配的问题;分析了在速敏实验过程中出现"低速异常"的原因及微裂缝宽度对速敏伤害的影响;并证明了高pH值的流体进入裂缝性地层将造成中等的碱敏损害。为钻井、完井、采油、增产等作业保护措施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因此套储层微裂缝发育,认为压裂应是较好的增产方式。

关 键 词:储层 致密砂岩 微裂缝 速敏 碱敏 

分 类 号:TE12[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