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光、温、水气象条件对紫花苜蓿的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沈长华[1] 刘晓霞[1] 张洁薇[1] 祁敏[1] 

机构地区:[1]福建省南平市农业气象试验站,建阳354200

出  处:《福建气象》2006年第2期49-52,48,共5页

基  金:本文属2003-2005年南平市科技局支持的〈闽北新引进牧草的气候适应性研究〉项目部分试验内容.

摘  要:1前言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也叫紫苜蓿、苜蓿。在世界上是分布最广、栽培历史古老的豆科牧草,原产于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如索和土库曼高地。现分布世界各国,从南纬40°至北纬60°的广大地区均有栽培,有“牧草之王”的美称。我国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广泛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在长江中下游及云南等地也有少量种植,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

关 键 词:紫花苜蓿 气象条件 闽北 豆科牧草 栽培历史 长江中下游 栽培面积  

分 类 号:S541.9[农业科学—作物学] S162.5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