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出 处:《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年第10期35-39,共5页The Chines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摘 要:信息披露质量对于资本市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度量方法却一直存在争议。2008年4月,深交所完成了深市主板上市公司2007年度信息披露考评工作。在488家上市公司中,优秀42家,良好232家,及格170家,不及格22家,其中优秀率仅为8.61%,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有待提高。而在2007年2月,中国证监会重新修订发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也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问题是,信息披露质量高低的度量标准是什么?研究中采用什么方法度量信息披露质量?采用不同的度量方法会对研究结果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构成了信息披露质量度量的核心。信息披露质量的度量研究可以追溯到1961年瑟夫(Cerf)的研究。他通过构建了31个披露条目开创了信息披露质量度量的实证研究(Cooke,1989)。而Botosan(1997)的研究更是引领了信息披露质量度量研究的潮流。随后,Healy and Palepu(2001)指出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后来的学者更好地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对以往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着重论述衡量信息披露质量的度量方法,以期对上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回答,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