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中东部凌源地区雾迷山组MT构造的发现、地质特征和研究意义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旷红伟[1,2] 彭楠[2,3] 罗顺社[3] 岑超[2] 李家华[2,3] 陈铭培[2]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2]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荆州434023 [3]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荆州434023

出  处:《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第12期1308-1318,共11页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72078);中石化海相油气勘探前瞻性项目"华北地台下组合含油性研究及区带预测"(批准号:G0800-06-ZS-350);长江大学自然科学发展基金(批准号:2007ZP05);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批准号:J0903)资助项目

摘  要:MT构造碳酸盐岩(Molar-tooth structure carhonate)的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尽管其成因至今还未完全达成共识,但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重要的地质意义使得它越来越引起地学界的重视。文中报道了在凌源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中发现MT构造。通过对雾迷山组MT宏观、微观特征的详细观察,常量和微量元素以及碳、氧同位素分析和综合研究表明,MT断续发育于上部灰岩段,有细纺锤形、碎屑状、细长条带状(和/或肠状)及小瘤状(或不规则形态)等4种类型,其形态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MT发育层位Sr/Ba和Ca/Mg较高,相比邻近不发育MT的层位,分别表现为高δ^(13)C和低δ^(18)O.MT构造岩石学、形态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形成于潮间带下部至风暴浪基面附近的潮下带环境,背景条件具有气候温暖、海水碳酸钙过饱和、生物产率较高,局部菌藻类生物富集的特点,碳酸钙软泥钙化速度快,菌藻类生物具有催生MT的作用。雾迷山组MT与同样发育MT的北美中元古界Belt超群及俄罗斯里菲系碳同位素具有良好的对比关系,它是区域和全球前寒武系对比的良好标志。

关 键 词:辽西凌源 雾迷山组 MT构造 地质特征 地质意义 

分 类 号:P618.130.2[天文地球—矿床学] TU452[天文地球—地质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