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松[1]
机构地区:[1]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02
出 处:《东岳论丛》2009年第12期30-34,共5页DongYue Tribune
摘 要:相对于整个西方思想传统,马克思思想之革命性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在传统中始终受到排斥的劳动被放置到了思想的核心领域中。但是另一方面,当马克思为此而将被规定为类存在的人的感性活动设定为全部历史的整体性基础的时候,这一设定本身所包含的一种很少被注意到的存在论结构却使马克思在劳动问题上充满了内在矛盾;而在这一存在论结构之必然性的推动下,他最终实际上把在他那里作为人的基本存在规定的劳动,连同其有限性和历史性本质一起,都当作是作为历史基础的类存在本身的自我外化或异化环节,彻底扬弃在前者那最终取消了任何差别和区分的完全的自我同一性中。而这恰恰是源自古希腊西方思想传统一直力图实现、但由于其天然地将劳动排除在自身之外而始终无法真正实现的理想。在这一点上,极端反传统的马克思实际上倒成了传统的最终完成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