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M_w8.0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分段特征  被引量:3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翠萍[1] 陈章立[2] 周连庆[1] 李志雄[1] 康英[3]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 [2]中国地震局,北京100036 [3]广东省地震局,广东510070

出  处:《科学通报》2009年第22期3475-3482,共8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6BAC01B04-02-0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

摘  要:利用全球台网中均匀分布的远场台站记录的39个长周期P波和SH波波形数据,研究了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的矩张量解、破裂过程及破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由可分辨的5次7.3级以上地震组成,这5次子事件在时间上连续发生,空间上由在起始破裂点处的一次走滑破裂,距起始破裂点80km范围内的2次逆冲破裂,以及在北川附近的2次右旋走滑破裂组成.前3次破裂的震级分别为Mw7.3,7.6,7.4级,后2次的震级分别为Mw7.5和7.4级.破裂过程反演结果表明整个破裂在时间上持续了105s,在北川-映秀断裂上自起始破裂点所在的南西端向北东方向单侧扩展,造成沿断层地表破裂近230km,地表平均位错达4m.研究结果揭示此次地震破裂过程至少由2段组成,在起始破裂点所在的西南段即都江堰-汶川段,破裂以逆冲错动为主,最大错动位移达8.2m;在绵竹附近,破裂开始转变为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右旋走滑错动,断层错动区域较西南段浅,主要发生在北川-青川段10km深度以上,最大位移位于地表,为6.53m.相应地在地表出现了两个位移达6m以上的地段,其一是都江堰-汶川段,地表的最大位移为6.44m;其二是北川-青川段,最大位移6.53m.这种分段性存在一定的构造背景.

关 键 词:汶川地震 矩张量反演 破裂过程 断层分段性 

分 类 号:P315.33[天文地球—地震学] P315.75[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