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和土壤氮素的影响  被引量:1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林忠成[1] 叶世超[1] 戴其根[1,2] 陈京都[1] 赵小华[3] 邱荣生[3] 许露生[3] 张洪程[1,2] 霍中洋[1,2] 许轲[1,2] 魏海燕[1,2]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2]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扬州225009 [3]江苏省吴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吴江21520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第6期386-389,共4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67122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编号:2006BAD02A03)

摘  要:试验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稻麦两熟制水稻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可用方程y=-0.00002x2+0.0095x+9.0384(r=0.993**)来描述,当施氮量为237.5kg/hm2时,可获得最高理论产量10.17t/hm2。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的积累量都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氮肥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高肥处理432kg/hm2和540kg/hm2成熟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的积累量都较高,但因大量氮素滞留在茎鞘中而导致产量不高。土壤各层全氮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0~60cm各层土壤全氮含量增大,而60~100cm各层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当施氮量较高(大于324kg/hm2)时,土壤氮素累积与下渗,土壤各层全氮含量提高,易造成氮肥奢侈吸收与氮肥污染。

关 键 词:太湖流域 水稻 施氮量 产量 土壤氮素 氮素积累 氮素利用 

分 类 号:S511.061[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