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袁虹[1] 曹廷智[1] 刘红[1] 李晓良[1] 王东[1] 吴其恺[1] 邓欣[1] 文彬[1] 聂广[1]
机构地区:[1]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广东深圳518020
出 处:《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年第6期346-349,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Liver Diseases
摘 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证候学特点,进一步阐述其病因、病机和演变规律。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02例(Child A级和Child B级各100例,Child C级102例),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证素和辨证分型调查,并统计相应的表达频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①表达频数超过50%以上的症状、体征有:抑郁64.57%,两胁不适53.11%,尿黄64.90%,脉弦55.63%,脾大61.26%,肝表面不光整83.42%,神疲乏力83.77%,多梦寐差54.30%,腹胀57.62%;②血瘀(肝络瘀阻)证素94.37%,气虚84.80%,阴虚54.30%,气郁78.80%,气滞44.37%,气逆35.78%,湿48.68%,热42.72%;③Child A级患者以肝气郁结和湿热蕴结为主,Child B级患者证型分布比较平均,Child C级患者以水湿内阻和瘀血阻络为主。结论:邪毒(湿热)、肝络瘀阻和正气亏损代表了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主要病机和证候特点,至于其他临床表现,则属于次要证候或兼夹证候;目前的辨证分型方案存在临床操作棘手、结果判断可靠性差的严重问题,应该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辨证新模式,以取代目前通行的辨证分型方案。
分 类 号:R259[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