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鬣狗(Dinocrocuta gigantea)主动捕猎行为的化石骨骼学证据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邓涛[1] 曾志杰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2]Department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Los Angeles County,Los Angeles,CA 90007,USA [3]Integrative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Program,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Los Angeles,CA 90089,USA

出  处:《科学通报》2009年第23期3748-3752,共5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120,KZCX2-YW-Q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073021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6CB806400)资助项目

摘  要:报道的骨骼学证据显示一件雌性维氏大唇犀(Chilotherium wimani)的头骨上留有被巨鬣狗(Dinocrocuta gigantea)袭击的痕迹.对比现生斑鬣狗(Crocuta crocuta)对非洲黑犀(Diceros bicornis)的进攻行为,雌性大唇犀愈合的伤痕被解释为遭受晚中新世巨鬣狗攻击的后果.巨鬣狗的捕猎古生态学行为长期以来都是广泛关注的焦点,但以前一直未发现清晰的证据来指示这种食肉动物的捕猎习性.这件维氏大唇犀标本提供的证据表明巨鬣狗具有与现生斑鬣狗相似的捕猎行为:尽管其专门食骨的头骨和牙齿形态赋予巨鬣狗在腐食中处理骨头的强大能力,但它仍然是主动的捕猎者.

关 键 词:捕食行为 犀牛 大唇犀 巨鬣狗 中新世 中国 

分 类 号:Q915[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