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姜大膀[1,2,3] 张颖[1,4] 孙建奇[1,3]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2]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geochemistry, Jena D-07745, Germany [3]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出 处:《科学通报》2009年第24期3870-3877,共8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9CB42140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07BAC03A0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编号:KZCX2-YW-Q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75052)资助项目
摘 要:有关气候变化的生物地球化学影响、关键脆弱性和风险性评估研究表明,如果年平均地表气温在现有的水平上继续升高1℃,2℃和3℃,那么由于人类活动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将会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粮食产量、淡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人口死亡率等产生不同程度的重要影响.为此,基于17个气候模式在20世纪气候模拟试验和SRESB1,A1B和A2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情景下的数值模拟结果,通过多模式集合方法评估了以上3个变暖值在中国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的上升速度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别,低(高)排放情景下各变暖值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早),低(高)变暖值的发生时间在各排放情景之间差别相对较小(大);就地域分布而言,各变暖值在中国北方和青藏高原地区出现的时间要明显早于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分 类 号:P467[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O144[理学—数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