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染性腹泻1080例病原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爱君[1] 霍晶[1] 魏佳琦[1] 陈玉梅[1] 陈晓梅[1] 

机构地区:[1]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163316

出  处:《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第4期880-880,共1页Chinese Journal of Misdiagnostics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构成,为临床合理有效地控制该病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对1 08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大便常规检查,WBC(0^+)者做轮状病毒抗原(RVAg)检测,对WBC(++^++++)者进行细菌培养。结果:815例患儿粪便进行RVAg检测,阳性292例,占35.8%。3岁以下婴幼儿的检出率较高,秋冬季节多发。265例患儿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大便培养阳性137例,其中36例(13.6%)分离出致病细菌,分离出优势生长的条件致病菌91例(34.3%),分离出真菌10例(3.8%)。主要致病菌包括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变形菌、弗劳地枸橼杆菌和克雷伯菌。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原类型复杂,多样。对于不同类型的腹泻,除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外,还要进行必要的病原学检测,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查出腹泻病原体,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儿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

关 键 词:腹泻/微生物学 

分 类 号:R442.2[医药卫生—诊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