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科所,加格达奇市165000
出 处:《特种经济动植物》1998年第5期19-19,共1页Special Economic Animal and Plants
摘 要:人工放养柞蚕自1958年在黑龙江省嫩江一带获得成功,至今未再北移,其主要原因,北部气候条件差,无霜期短,有效积温少。因此,认为嫩江一带为柞蚕放养的最北临界线。但是,大兴安岭有柞林470万亩,主要分布在南坡、是一项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能否利用本区丰富的柞林资源发展柞蚕,主要取决于本区的气象条件能否适应柞蚕的生育要求。经分析本区近十年来的气象资料表明,只要采取相适应的技术措施,在本区南部一带放养柞蚕具有成功的可能,为此,我们在加格达奇一带进行了柞蚕放养试验,试验证明是可行的,现就1992年放蚕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气象因子 气候条件是柞蚕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经查阅历年气象资料表明,大兴安岭南坡最晚一次霜冻发生在6月4日左右,最早的轻霜一般发生在9月4日左右,无霜期最短也在90天以上,总积温可达900℃。如果6月末蚁蚕上山,这时的夜间最低气温也在15℃以上。
分 类 号:S885.1[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