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的变动与村民自治的实践——国家与社会视角下的乡村政治解析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宫银峰 刘涛 

机构地区:[1]郑州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15

出  处:《长白学刊》2010年第1期36-41,共6页Changbai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层民主建设研究"(项目号:06BZZ01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是一个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村民自治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制度安排。村民自治其实质是通过给予农民充足的自主发展空间,在增强农民对国家认同感与权力正当性的认同时,实现国家治理与农民自我发展的双重目标。但实际来看,村民自治在其实际运行中产生了明显的行政化倾向,使得村民自治更多地成为一种完成国家行政任务的载体,国家很难通过这种"行政化的村民自治"来构建一种新型文化网络关系,实现国家和村落社区的健康互动。基于这种现实,在国家政权建设的目标中检讨村民自治实践的历程,进而提供一些积极的实践方向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 键 词:国家与社会 村民自治 压力型体制 

分 类 号:D62[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