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茂通[1] 陶志强[1] 赵亚娟[1] 唐咏梅[1]
出 处:《浙江实用医学》2009年第6期451-452,462,共3页Zhejiang Practical Medicine
基 金:浙江省金华市科技基金(2002-3-044)
摘 要:目的观察硬膜下血肿新生膜的组织学结构,总结嗜酸性粒细胞出现的规律并探讨相关因素,推测它在此存在的功能。方法选择94例硬膜下血肿新生膜的病理切片经HE染色,由两位病理医师按统一的标准盲检,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只出现在慢性硬膜下血肿中,其浸润的高峰在外伤30天后,经统计学检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性别、年龄及有无含铁血黄素间无相关(P>0.05),而与损伤后的持续时间和是否含有淋巴细胞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嗜酸性粒细胞为硬膜下出血后期进入血肿的炎症细胞,在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嗜酸性粒细胞的出现与损伤后的持续时间和是否含有淋巴细胞存在相关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