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茂[1] 高利[1] 魏翠柏[1] 高颖[2] 马斌[2]
机构地区:[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100053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100700
出 处:《北京中医药》2010年第2期83-85,共3页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03CB517102)
摘 要: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对患者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发病72h内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420例,分别采集10个证候要素(包括内风、内火、内湿、痰、瘀、气虚、气滞、阳虚、阴虚、阳亢),并于发病第3天以及2周时分别测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根据发病第3天和发病2周时NIHSS测评结果差值计算改善率,并用Spearman等级相关的统计方法检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类型(单一证候要素以及证候要素两两组合)与早期疗效的关系。结果急性期证候要素以内风为主要表现的患者(P=0.039)较非内风患者具有在发病2周时预后好的特点;急性期证候要素表现为瘀+内风的患者(P=0.028)较瘀不合并内风的患者具有在发病2周时预后好的特点;而内风+内火(P=0.025)、内风+痰(P=0.021)、内湿+气虚(P=0.011)以及气滞+内火(P=0.005)的患者分别较内风不合并痰火、内湿不合并气虚、气滞不合并内火者在发病2周时病情容易加重;而内火、内湿等其他类型证候要素两两组合与发病2周时预后无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要素以内风或瘀+内风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病情较易改善;而以内风+内火、内风+痰、内湿+气虚或气滞+内火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早期病情易出现加重趋势。
关 键 词:缺血性中风 证候要素 内风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早期疗效
分 类 号:R255.2[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241[医药卫生—中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25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