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瑾[1]
机构地区:[1]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
出 处:《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62-68,共7页Journa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基 金:2002-200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器乐创作研究>;批准号02JAZJD760002
摘 要:民族性是20世纪以来中国作曲家主动或被动思考的问题,也是他们一直奉行的"借鉴西方技法创作中国风格作品"信条的重要方面。作曲家有各种看法,如体验民间生活、吸取民间音乐素材、民族性体现在神似而非形似、寓民族性于个性之中而不需要特别强调等等。改革开放以来又涉及文化身份认同问题,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文化身份认同。显然,民族性问题与文化身份认同问题是密切相关的。本文认为要明确"民族"的家族、族群和民族(国家)层次,文化身份的强调恰恰说明它的丧失;"神似"的落实需要考虑音乐的特殊性;这两个问题应该放在全球化背景中思考,特别要考虑环境和人的主体性的"中性化"现状,认清"自然多元"与"人工多元"的不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