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振寰[1] 潘佩光[1] 祁岩超 赵勇[1] 柴铁劬[3] 唐纯志[3] 王琴玉[3] 杨君军[3] 林锦泉[3]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佛山528200 [2]广东省广州市肿瘤医院内科,5100953 [3]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实验室,广东广州510405
出 处:《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第1期36-40,I0001,共6页Clinic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针刺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性瘫痪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740074)
摘 要:目的:观察通督醒神针刺法对脑性瘫痪幼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该种影响是否与针刺时间有关。方法:实验于2005年8—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实验室及针灸推拿学院实验室完成。①选用7d龄新生SD幼鼠109只。将大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恢复2h,置于透明密闭容器中,并入37℃恒温水中以1L/min的速度通入低氧气体(体积分数0.08氧气和0.92氮气),2.5h后将动物取出,将存活者继续保温1h时后作行为测定,翻身不能、平衡异常或左旋者视为成功的模型(72只)。②将其余24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只分离左颈总动脉后不结扎,亦不作低氧处理。将造模成功的大鼠72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Ⅰ组、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Ⅱ组、模型组,每组24只。选用大鼠百会、患侧率谷透角孙、内关、曲池、足三里、涌泉。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Ⅰ组于造模后24h开始针刺,前7d仅针四肢部穴位,第2天开始加针头部穴位。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Ⅱ组造模后第8天开始针刺,头、体针同步。2组均以针灸针先在内关、涌泉速刺微出血,不留针,然后针头部及曲池、足三里。百会、率谷透角孙及曲池、足三里接G6805-Ⅱ电针仪,连续波,频率5~10Hz,持续10min,1次/d。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Ⅰ组连续针刺20d,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Ⅱ组连续针刺13d。假手术组针刺方法与脑性瘫痪幼鼠+针刺Ⅰ组相同;模型组只造模,不予以任何治疗。③于术后第7天、14天、21天,将胶布粘于大鼠两前爪腹侧面后,记录其撕去胶布所用时间。④术后第21天各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以下检测:分别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额页皮质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及海马区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用图像分析仪在光镜下(400)计数神经细胞凋亡数目及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表�
关 键 词:脑性瘫痪 造模 细胞凋亡 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 肢体功能 通督醒神针刺法
分 类 号:R246[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