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出 处:《科学通报》2010年第6期483-489,共7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40505014,90711003);财政部/科技部公益类行业专项(编号:GYHY200706010)资助
摘 要:亚洲东部存在二级热力差,即高原-平原和大陆-海洋的热力差.现有研究中讨论大陆-海洋热力差异变化对中国东部地区降水影响的工作很多,而讨论高原与其东部平原热力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工作很少.为此,本文利用1951~2007年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以500hPa高原地区(27.5°~40°N,80°~100°E)平均温度和平原地区(27.5°~40°N,110°~120°E)平均温度之差近似表示高原和平原的热力差,并将其作为东亚副热带地区高原和平原热力差指数,探讨夏季高原-平原热力差异与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降水的关系.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夏季高原-平原热力差异变化和中国西部90°~110°E地区夏季降水有显著相关.高原-平原温差的高指数年表示高原-平原温差加大,高原上空的热低压加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这往往对应着90°~110°E地区的南涝北旱,低指数年则反之.近57年来,高原-大陆温差指数变化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和波动特点,与此相应,中国90°~110°E地区也经历了由北涝南旱向南涝北旱变化的过程.这些结果为加深认识亚洲东部特殊地理环境造成的二级热力差异对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影响也具有参考意义.
分 类 号:P461[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19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