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粒分析揭示浙江跨湖桥遗址人类的食物构成  被引量:3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晓燕[1] 蒋乐平[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310014

出  处:《科学通报》2010年第7期596-602,共7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71205;40625002);中国科学院三期知识创新工程(编号:KZCX2-YW-315-5)资助项目;Smithsonian Institution对本研究的资助

摘  要: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对浙江跨湖桥遗址(8000~7000cal a BP)出土陶釜内底残片上的残留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陶片内壁附着的炭化"锅巴"内包含了种类丰富的植物淀粉粒.根据淀粉粒形态大小和表面特征,可划分为7类8种,包括来自禾本科稻属(Oryza spp.)、薏苡属薏米(Coix chinensis T.)、豆科小豆属(Vigna spp.)、壳斗科栎属(Quercus spp.)以及很有可能是七叶树科七叶树属(Asuculus spp.)种子和果实的淀粉粒,而其余的淀粉粒由于现代淀粉粒形态数据的缺乏无法鉴定.除此之外,在残留物中还观察到针叶材的具有具缘纹孔的管胞,这可能表明有些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针叶材制作的工具.陶片残留物中淀粉粒的多样性表明了陶釜所加工食物的多样性以及当时人类饮食结构的多样性.

关 键 词:淀粉粒分析 炭化残留物 古代食谱 跨湖桥遗址 浙江 

分 类 号:Q981[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