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藏阶段与超压泄漏有关的次生孔隙的形成——以英国北海中央地堑Fulmar组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M.Wilkinson 杨玉峰[1] 

机构地区:[1]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方法研究室

出  处:《国外油气勘探》1998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摘  要:如果一个地区的埋藏史曲线和地质背景已知,那么砂岩的超压史曲线就可以用数值模型来估算。根据所产生的有效应力,我们可以计算出最大潜力孔隙度(MPP)。MPP是模拟一定埋深和孔隙压力下岩石理论上能够保持连通的最大孔隙度。实测的岩石孔隙度应该等于或小于MPP。我们已测定出北海中央地堑Fulmar组砂岩(上侏罗统)的MPP历史,并且把预测值和实测的岩心数据进行了比较。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的Fulmar组砂岩的孔隙演化模式较为简单,孔隙度在埋藏期间随压实和胶结作用而减小。然而,位于区域超压泄漏点附近的井,其孔隙度值从渐新世末期的平均21%明显增加到现令的平均31%。孔隙度的增加是由于长石发生溶解,并且其反应生成物被搬运出了砂岩。次生孔隙的生成和溶液的排出发生在砂岩具有较高超压期间,虽然砂岩是开放水文地质系统的静止部分。深埋藏砂岩中次生孔隙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商业意义,并且可以对它们的潜在分布做出预测。

关 键 词:原生孔隙 埋藏深度 次生孔隙 储集层 孔隙形成 

分 类 号:P618.130.2[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8.130.1[天文地球—地质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