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谢树鹏[1]
机构地区:[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绥化152052
出 处:《农业科技通讯》2010年第5期38-41,共4页
摘 要:试验是在绥化地区的生产与气候条件下,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水稻单株分蘖的影响。试验于2007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水稻基地进行,试验品种为垦稻12。试验设定三种行距配置,即相等行距(30cm),和两种宽窄行(70~20cm;50~20cm)配制。在各种行距配置中都按照三种密度(10穴/m2、17穴/m2和24穴/m2)调节株距,即试验共9个处理,处理名称以"宽行距-密度"形式表示。试验结果表明:在低种植密度(10穴/m2)下,采用宽窄行栽培可以提高单株分蘖数,高种植密度(24穴/m2)下,50~20cm宽窄行栽培时单株分蘖数减少,而70~20cm宽窄行下,单株分蘖数减少;在中等密度(17穴/m2)下,采用50~20cm宽窄行完全可以保证一定数量的单株分蘖数,但行距扩大过宽的宽窄行(70~20cm),明显抑制生长中后期的分蘖数的增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