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2]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重庆400047
出 处:《科学通报》2010年第11期1015-1025,共11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6CB806400);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编号:2007FY110200);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课题(编号:KA209508)资助
摘 要:神农架犀牛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是迄今在我国发现的位置最靠南和海拔最高的梅氏犀化石地点,也是我国单一地点中材料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材料包括颅骨、下颌骨、单个牙齿及头后骨骼等.根据其门齿缺失、下颌联合部收缩、枕面较高、外耳道下部封闭、具有额角和鼻角、鼻中隔适度骨化、前臼齿较高冠及颊齿釉质层表面较平整等特征,可以将其归入Stephanorhinus kirchbergensis;但犀牛洞的犀牛肢骨比其他地点的要短.过去我国绝大多数更新世双角犀类一直被归入以现生种苏门答腊犀为属型种的Dicerorhinus属;现在看来,它们大部分应当被归入Stephanorhinus属才较为合适,因为在个体大小、鼻中隔骨化程度、外耳道下部是否封闭及门齿的有无等主要特征方面,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梅氏犀与我国南方更新世动物群一起出现尚属首次发现.
关 键 词:梅氏犀(基什贝尔格犀) 湖北神农架 犀牛洞 晚更新世
分 类 号:Q915[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