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武当山群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凌文黎[1,2] 段瑞春[1,3] 柳小明[4] 程建萍[1] 毛新武 彭练红[3] 刘早学 杨红梅[1,3] 任邦方[1,6]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 [2]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3]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宜昌443003 [4]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 [5]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武汉430022 [6]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

出  处:《科学通报》2010年第12期1153-1161,共9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373015;40673025;40821061);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项目(编号:B07039)资助

摘  要:报道了武当山群沉积地层碎屑锆石的U-Pb年代学特征,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样品采自武当山群底部的杨坪组和中部双台组火山岩层之上的石英砂岩,并对切割两地层组水系中的河砂进行了采集.对碎屑锆石进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原位分析,结果显示,杨坪组碎屑锆石的年龄主要为830~780Ma,少数为新元古代早期(约1.0~0.84Ga),含少量新太古代(~2.6Ga)、古元古代(~2.4Ga)和中元古代(~2.0Ga)锆石;双台组砂岩除少量的1.9~0.86Ga锆石外,主要由~755Ma的锆石(交点年龄)组成,与武当山群火山岩形成年龄相同.两件河砂样品中碎屑锆石的年龄组成分别与杨坪组和双台组砂岩锆石相似.武当山群碎屑锆石的U-Pb年代学特征表明,该地层的最早形成时代<780Ma;主要由约1.0~0.85和约830~780Ma两组碎屑锆石组成,与华南陆块西北缘汉南地区新元古代岩浆作用记录相似,指示了其物源区来自汉南或相似地区.武当山地区记录了~755和~680Ma两期具陆内拉张性质的岩浆事件,指示其经历了与汉南地区不同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因此,南秦岭地区~755Ma岩浆作用可能指示了华南陆块北缘与Rodinia超大陆之间的裂解事件,而~680Ma发生的岩浆事件标志了南秦岭与另一未知陆块之间的进一步分离.

关 键 词:碎屑锆石 U-PB年代学 南秦岭 华南陆块 新元古代演化 

分 类 号:P597.3[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