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兰时乐[1] 戴小阳[1] 李立恒[1] 魏建宏[1] 胡超[1] 曹杏芝[1] 谢达平[1]
机构地区:[1]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2期365-368,共4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摘 要:为了探明在引入外源微生物的油菜秸秆和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采用平板计数法定量研究了油菜秸秆和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不同部位细菌总数、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纤维素分解细菌和固氮菌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肥的上层和中层中,细菌总数、酵母菌和纤维素分解细菌呈现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趋势,至发酵第40天,细菌总数、酵母菌和纤维素分解细菌分别为4.1×109和2.1×109、9.1×107和6.8×107、7.4×107和4.6×107CFU/g干堆肥;放线菌、霉菌和固氮菌的数量在升温期和高温期下降较快,降温期增加,但分别较发酵前降低了36.4%和39.34%、48.1%和49.41%、13.75%和35.46%;堆肥底层中各种微生物在数量上基本呈降低—增加的变化趋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