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化动员”失效的制度逻辑——一个“城中村”改造中地方政府的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1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怀[1,2,3] 

机构地区:[1]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2]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3]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

出  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130-140,共11页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08JHQ0018);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0901-15)

摘  要:"城中村"改造的个案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延续了计划体制下的"组织化动员"方式。一方面,地方政府是一个结构完整、联系紧密的组织系统,上级政府往往通过"行政压迫"方式来动员"体制内"的下级政府或部门,但是,表面上按科层制规则运作的地方政府内部实质上存在明显的"自治区"现象,让政府有关制度的产生或执行过程变成了不同部门之间"讨价还价"的利益竞争过程,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行动效率。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同样用"体制内"的"组织化动员"方式来动员"体制外"的村集体组织,但村集体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与地方政府之间已不存在计划体制下的权力依附或资源依赖关系,其不仅不屈从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命令,反而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内部的"自治区"现象来扩大与地方政府博弈的机会空间,导致地方政府用"体制内"方式动员"体制外"资源的能力明显弱化。如此,地方政府自上而下不支付经济成本的"组织化动员"走向失效。

关 键 词:城中村 地方政府 村集体组织 部门自治区 组织化动员 

分 类 号:K28[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