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世荫[1]
机构地区:[1]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皮肤科,100083
出 处:《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9年第1期46-49,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epidemiology
摘 要:1 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变态反应是指外源性抗原(变应原),在机体内引起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形成,并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发机体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等有害反应.由这种反应弓泼疾病理性过程,就是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引发的变态反应,称为药物变态反应.凡能被机体免疫活性细胞——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识别”为“异已”成分,引起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产生,并能与其发生特异性结合,导致免疫反应发生的物质,称为抗原.引发变态反应的抗原又叫变态反应原或变应原(allergen).变应原对绝大多数人无害,但对有易感性个体,当吸入、口服、注射或接触,即可引起变态反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