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的情节与情节研究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鹏飞[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出  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125-130,共6页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摘  要:2007年开始,我们在《北京大学学报》开辟了《古代小说前沿问题丛谈》的专栏,轮流主持,现在已是第四回合了。从一开始,我们就设定了一个思路,希望借此清理古代小说研究的重要问题,回顾已往研究的得失,探寻今后发展的思路。目前已讨论的有文体、语言、人物等,这些问题都与古代小说研究的全局有关,这次讨论的情节问题也是小说创作与研究的一个核心命题。小说研究者们对情节的态度往往是矛盾的。一方面,没有人否认情节对于小说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分析与评价时,情节又往往让位于主题、人物、心理等等小说的其他构成诸要素。最显著的例子是,上个世纪初,西方小说理论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提出了"小说之美,在于意义"的观点(成之《小说丛话》,见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42页),而中国古代小说则因所谓片面重视故事情节,忽视人物、环境等屡受非议。实际上,很多时候,研究者并没有特别在意"情节"的基本内涵;也没有在意"情节"是否重要,其实更多地取决于如何设置、展开情节。鹏飞先生的文章力图在这方面做些正本清源的工作。情节问题的复杂性或理论意义不限于某一特定的文本,对于有着漫长历史的中国古代小说来说,情节的继承与衍变既可能是某一具体作品不断改进、臻于完善的过程,也可能是这一作品在广泛传播中迎合市场需要或适应接受者心理的一种变通性调整,当然,还可能是小说艺术整体发展成熟的表现。建国先生的文章和拙作就是从小说史的全局着眼,讨论有关情节的衍变与类型化问题的。我们相信,情节研究如果不只限于对故事起承转合的描述,也不被当下叙事学研究有关叙述方式、角度等的分析所替代,而是真正结合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及其历史的实际,应该�

关 键 词:“情节” 古代小说 批评术语 西方叙事学 时代思潮 小说研究 批评角度 小说情节 

分 类 号:I207.41[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