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复苏室,515011
出 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年第6期10-13,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ursing
基 金:汕头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汕府科(2006)2号]
摘 要:目的 探讨持续正压通气拔气管捕管(简称拔管)技术在心脏直视术后患者拔管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2005至2007年行心脏直视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者拔管前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达到同样的拔管指征,采用同样的拔管前后干预措施,A组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法拔管;B组采用传统边吸引边拔管方法拔管.监测患者的心率(HR)、心电图(ECG)、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02)、动脉血气,分别记录2组患者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3,5,10min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拔管时不适反应发生的例数,对比分析2种拔管方法对患者拔管时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 与拔管前相比,对照组拔管后MAP、HR、RR、PaCO2均显著增加,且分别持续到拔管后10 min仍高于拔管前基础值水平,而PaO2、SaO2、Pha则明显下降,且分别持续到拔管后10 min仍低于拔管前基础值水平;观察组拔管后Pha、SpO2在各时点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变化,但拔管后3min内MAP、HR、RR、PaCO2均有所增加,于3 min后逐渐下降,至5 min时基本恢复到基础值水平;PaO2、SaO2于拔管后3 min内逐渐下降,但不明显.拔管时2组患者不适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用传统法拔管可引起心内直视术后患者明显的心血管反应和低氧血症,正压通气法拔管能有效预防心内直视术后拔管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保持拔管后的氧合状态和减少不适反应的发生,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舒适、优于传统法的拔管方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