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冷战时代东北亚区域国际社会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秋彬[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

出  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3期54-59,共6页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7JJDGJW252);吉林大学"985工程"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081208)

摘  要: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区域国际社会基本形成,并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在政治—军事层面,东北亚各国在无政府状态下展开相互竞争与合作;在经济层面,东北亚各国存在着优势互补、贸易往来频繁与贸易保护主义并存的局面;在社会层面,东北亚地区则呈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与脆弱的区域主义观念的巨大反差。这些相悖相离且大量继承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遗产的结构特征,使得东北亚区域国际制度在主权、领土、民族主义、历史问题等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东北亚区域也因此体现出了明显的"共存型"国际社会特征。

关 键 词:后冷战时代 东北亚地区 国际社会 英国学派 

分 类 号:D73[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