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机构的博弈:肖洛霍夫中心化过程略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亚丁[1,2]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2]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  处:《俄罗斯文艺》2010年第2期10-14,共5页Russian Literature & Art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肖洛霍夫研究史>项目(05BWW0012)成果

摘  要:在肖洛霍夫创作的初期(1925年-1938年)拉普的、或其他的持庸俗社会学批评观的批评家给予他激烈的抨击,持庸俗社会学观念的握有权力的人们也给肖洛霍夫极大的压力,要他更改《静静的顿河》的内容和人物的命运。在长达14年的创作过程中肖洛霍夫表现出了艺术家的良心与高度的勇气,为了表现历史的真相,不惜与握有权力的庸俗社会学禀持者相抗衡,拒绝了他们更改的要求,这有助于形成《静静的顿河》超越狭隘团体利益的经典品质。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肖洛霍夫的命运急转直"上",文学机构向文学经典妥协,此后他被认为具有处于文学中心的资格,成为苏联的经典作家。

关 键 词: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 庸俗社会学 中心化 

分 类 号:I512[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