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唐欣语[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银行
出 处:《银行家》2010年第3期92-96,共5页The Chinese Banker
摘 要:自2007~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并波及全球以来,国际社会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60多年前的"凯恩斯计划"也被屡次提及。"凯恩斯计划"何以有如此穿越时空的魅力?而在上世纪40年代为什么被弃而不用?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之争是如此意义深远,以至规划了二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在当前我们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备感迷惘之际,回顾英美的这段国家利益之争,对于我们明了目前的格局从何而来将不无益处,并促使我们思考、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清楚中国的"位势",从而制订合适的应对战略。为此,本文作者系统梳理了从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历史脉络,对于应对目前全球金融和经济问题的作用以及对于中国的意义。鉴于篇幅较长,本刊分两期予以刊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