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不同种茎栽培研究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海玲[1] 王孝华[1] 阮培均[1] 梅艳[1] 张俊[1] 赵明勇[1] 邵继庆[1] 杨远平[1] 

机构地区:[1]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贵州毕节551700

出  处:《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10期101-102,105,共3页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007BAD53B04)

摘  要:为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考察半夏不同种茎栽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半夏栽培种茎,选用0.5 cm<半夏种茎≤1.0cm、1.0 cm<半夏种茎≤1.5 cm、1.5 cm<半夏种茎≤2.0 cm、半夏种茎>2.0 cm等4个半夏不同种茎进行试验,以半夏干产和粒数、粒重为指标,计算增产百分率,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半夏产量随着种茎的增大而增加,4个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种茎大于2.0 cm栽培的半夏产量可达2 333.3 kg/hm2,但净增产量却出现负增长;种茎1.0~1.5 cm栽培的半夏净增加量最多,可达973.5 kg/hm2;种茎1.0~1.5cm栽培的半夏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为0.051%。因此,人工栽培半夏,宜采用直径1.0~1.5 cm的种茎。

关 键 词:半夏种茎 产量 地下茎 生育期 总生物碱 喀斯特温和气候区 

分 类 号:S567.219[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R284.1[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