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培通[1] 纪从亮[2] 卞曙光 史伟[2] 邹芳刚[2] 顾兴门 仇璇 刘瑞显[1] 杨长琴[1] 郭文琦[1]
机构地区:[1]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京210014 [2]江苏省农林厅,南京210036 [3]江苏省灌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2200
出 处:《中国棉花》2010年第6期4-7,共4页China Cotton
基 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3-5-11);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09ZX08013-011B);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SX(2008)70);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08)115)
摘 要:2008、2009年分别用南农2191和科棉6号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及优化整枝技术的产量构成和形成特点。结果表明,利用"双秆棉"技术克服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是完全可行的,具体操作和技术措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适当保留2个左右营养枝有利于增加结铃数,处理得当可以增产;不整枝处理在低密度和气候条件较好时结铃数增加,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在密度较高时和雨涝年份成铃数降低,影响产量。因此,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应强调合理整枝。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