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猛犸象(Mammuthus trogontherii)新材料及猛犸象的起源与演化模式探讨  被引量:1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魏光飚[1,2] 胡松梅 余克服[4] 侯亚梅[5] 厉新 金昌柱[5] 王元 Jianxin ZHAO 王文华 

机构地区:[1]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重庆400015 [2]重庆师范大学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重庆400047 [3]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710054 [4]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5]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6]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400013 [7]Radiogenic Isotope Laboratory,Centre for 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CMM),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Qld 4072,Australia [8]扎莱诺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露天矿生产技术部,满洲里021412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第6期715-723,共9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JCX2-YW-1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6CB806400)资助

摘  要:最新的研究材料表明,草原猛犸象(M.trogontherii)在中国的生存时代延续至晚更新世.起源于非洲的猛犸象(Mammuthus)自晚上新世(3.5~3.0Ma)首次进入欧亚大陆以来,东亚地区就成为了该世系的演化中心.罗马尼亚象(M.rumanus)→南方象(M.meridionalis)→草原猛犸象(M.trogontherii)→真猛犸象(M.primigenius)的转换很可能都完成于该地区,并且每一个新种的形成都伴随着随后的大规模扩散:走出东亚(OutofEastAsia).异域成种(allopatricspeciation)是猛犸象的主要成种方式.东亚之所以成为猛犸象新种形成的"发动机"和扩散中心,很可能与该地区自早更新世初(2.6Ma)以来经历了频繁而大幅度的气候、环境波动有关.

关 键 词:草原猛犸象 松花江猛犸象 MSE 异域成种 走出东亚 气候 

分 类 号:Q915[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