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SARS流行的特征与时空传播规律  被引量:30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曹志冬[1] 曾大军[1] 郑晓龙[1] 王全意[2] 王飞跃[1] 王劲峰[3] 王小莉[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2]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13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第6期776-788,共13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编号:IIS-0839990;IIS-0428241);美国国土安全部项目(编号:2008-ST-061-BS000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09ZX10004-315;2008ZX10005-013);中国科学院项目(编号:2F07C01;2F08N03);博士后面上项目(编号:20080440559);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6AA0101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60621001;40901219)资助

摘  要:传染病流行的时空传播规律反映了人与传染病斗争博弈的动态过程,深刻认识时空传播规律对于传染病的科学防控与应急管理有重要意义.对2003年北京市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数字化得到了2321例SARS感染者的时空数据,重现了SARS在北京市流行的时空传播过程,得到了精确到街道办、乡和镇的SARS发病率图,并对结果进行了Bayesian调整和空间平滑,使之更好的反映出SARS传染病在地理空间上的风险分布与趋势;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SARS传播的空间模式与时空传播规律,并结合应急防控措施阐述了时空传播背后的驱动因素,评价了不同时期的应急策略对疫情控制的效果.结果表明:(1)SARS传播在西北-东南方向(偏南北向)的扩散速度明显弱于东北-西南方向;(2)SARS传播风险在空间上存在显著正相关,且经历了弱-强-弱的变化过程;(3)在空间上形成了两个高风险传播的热点区域—城市中心地带与东部城郊地带,两个风险区域的形成与演化特征各不相同但相互影响;(4)错失了在3月份将SARS流行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最佳时机,然而,疫情中后期的应急策略非常有效,不仅阻止了疫情的增长态势,而且有效遏止了其在空间上的扩散.

关 键 词:SARS 北京 发病率 空间分析 时空传播规律 防控措施 

分 类 号:R181.3[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