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嗪使用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晓川[1] 洪建国[2] 杨锡强[3]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免疫室,上海200032 [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出  处:《中华儿科杂志》2010年第7期557-558,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摘  要:王晓川教授: 感谢读者的仔细与认真阅读并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意见. 婴儿期抗组胺药物的选用的确是比较大的问题,许多药物并没有经过严格、全面的婴儿期的临床试验评价,尤其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物.而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由于长期临床使用,获得了一些经验性的认可.我们所罗列的2种第一代抗组胺药物[1]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依据.在药典中陈述,异丙嗪(非那根)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对早产儿和新生儿是禁用的[2],并无针对婴儿的禁忌.由于〈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以阐述治疗原则为主,并基于已有的用药基本原则,没有专门提及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的问题.如读者所述共识内容所涉及到的年龄范围也涵盖到新生儿.

关 键 词:异丙嗪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抗组胺药物 马来酸氯苯那敏 用药基本原则 临床使用 治疗原则 婴儿期 

分 类 号:R976[医药卫生—药品]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