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雪薇[1] 陈洪沛[1] 罗荣[1] 刘元华[1] 杨运宽[1]
出 处:《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第7期1359-1361,共3页Liaon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I12B07)
摘 要:目的:通过对叩刺拔罐、火针疗法及西药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观察,比较分析这两种针灸方法相对西药治疗的疗效差异,以及不同针灸方法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中央随机方法,试验采用了来自成都研究中心的部分数据。共纳入90例病例,其中治疗组60例(叩刺拔组、火针组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连续治疗10天后,记录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疼痛缓解百分数、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结果:(1)基线情况的比较:3组基线状况良好,分组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2)主要指标比较:①疱疹指标比较:叩刺拔罐组止疱时间短于西药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组止疱时间短于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叩刺拔罐组结痂时间短于西药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组结痂时间短于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叩刺拔罐组脱痂时间短于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组脱痂时间短于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火针组比较,叩刺拔罐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痂时间相当,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疼痛指标比较:叩刺拔罐组疼痛缓解的程度大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组疼痛缓解的程度,大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叩刺拔罐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低于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叩刺拔罐组疼痛持续的时间低于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组疼痛持续的时间低于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火针组比较,叩刺拔罐组疼痛缓解的程度、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的时间相当,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叩刺拔罐疗法在缓解疼痛、促进结痂方面优于西药组;②火针法在缓解疼痛、促进止疱、结痂,脱痂、方面
分 类 号:R752.12[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