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人格精神利益保护:案例比较与法官造法  被引量:4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红[1]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湖北武汉430073

出  处:《法商研究》2010年第4期143-152,共10页Studies in Law and Business

基  金:中国法学会2010年部级法学研究课题资助项目(CLS-Y1001)

摘  要:死者人格利益由不保护到保护,为20世纪各国和地区法制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维护人性尊严与尊重社会风俗,死者人格精神利益理应纳入法律保护。但是,由于死者人格精神利益保护本无法律明文规定,因此此项保护任务须由法官造法来完成。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立场在"直接说"与"混合说"之间摇摆不定,其说理也存在矛盾、含混之处。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处理此问题的经验值得借鉴。就我国现行法体系及法院立场保持前后一贯与稳定的法治要求而言,我国法院的应然立场是在坚持"间接说"的前提下加以发展。这就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在面对法律漏洞时应通过个案裁判来加以填补,实现法的续造。

关 键 词:死者人格精神利益 人格权 近亲属利益 法律漏洞 法官造法 

分 类 号:D924.1[政治法律—刑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