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翼[1,4] 朱照宇[1] 饶志国[2] 邱世藩[1,4] 杨恬[3]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2]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3]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 [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出 处:《科学通报》2010年第22期2214-2225,共12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720200,2010CB83340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SW-1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111)资助
摘 要:用岩石磁学的各种方法反演沉积物中磁性矿物性质的变化是重建古气候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位于黄土高原东南缘的陕西蓝田县玉山剖面厚约40m的黄土-古土壤地层(L15~S5,L和S分别指示黄土层和古土壤层,下同)进行了详细的磁学测量.研究表明,磁铁矿、磁赤铁矿和赤铁矿、针铁矿是本剖面沉积物的主要载磁矿物.典型层位样品的热磁分析显示成壤强度越高的沉积物加热前后磁化强度变化越小,这可能与黄土沉积受次生改造的程度有关.多个磁学参数记录表明,玉山剖面L15~S5时期黄土沉积和古土壤次生发育所反映的古气候变化特征与黄土高原其他相关记录以及深海沉积记录都有显著区别,这反映出区域地质背景的巨大影响.从S9-1向L9的快速剧烈转变,以及在转变前后两个阶段(L15~S9-1,L9~S6的底部)的古气候演化趋势的明显不同,同时也反映了这一时期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消长对本区古气候磁性载体的强烈改造.
分 类 号:P532[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