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邱泽华[1] 张宝红[1] 池顺良 唐磊[1] 宋茉[1]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 [2]河南省鹤壁地震局,鹤壁458000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第8期1031-1039,共9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编号:ZDJ2008-40);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10-215)资助
摘 要:汶川地震前一年多开始,位于龙门山断裂带西南端的姑咱台钻孔应变仪,记录到异常应变变化.这种异常变化以短周期(数分钟至数小时)的"毛刺"形态为特征.在全国100多个钻孔应变台中,姑咱台距震中最近,也只有该台记录到这种异常变化.该台钻孔应变观测的良好的自检结果,说明了观测应变变化的可靠性.这种持续出现的异常变化与季节变化明显不同步,不是环境干扰因素造成的.异常变化与长期趋势变化以及同震阶跃变化的一致性,进一步说明这种异常应该是构造运动的表现.超限率分析结果显示:这种异常变化在汶川地震主震前逐渐增大,震时特别剧烈,震后逐渐衰减,显示了与该地震相当密切的相关性.这种变化的机制可能是当地附近的小尺度岩石破裂.2008年2月27日康定Ms4.5地震造成最大的典型"毛刺".小波分解结果表明:主震前,比较长周期的异常成分出现得比较晚,这是破裂尺度在增大的表现.姑咱台的观测应变变化与唐山地震前观测到的应力变化有相似之处。
关 键 词:汶川地震 地震前兆 应变变化 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超限率分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