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香翠[1] 武丽(综述)[1] 孙殿兴(审校)[1]
机构地区:[1]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肝病科,050082
出 处:《国际病毒学杂志》2010年第4期116-119,共4页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
摘 要: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占全世界人口的1%-2%,约占我国人口的3.2%,是急慢性肝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其转归和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有密切关系。在美国,HCV感染已经成为重症肝病晚期进行肝移植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其高流行性、病程的隐匿性和长期感染导致预后不良,丙型病毒性肝炎成为一个严重的医学和社会经济学问题。由于HCV基因组有显著的序列变异,并且HCV在体外自主复制水平极低,其唯一可感染的动物为黑猩猩,故缺少有效的细胞培养系统和经济的小动物模型来研究HCV复制及其机制。1999年Lohmann等在Science上首先报道了选择性双顺反子亚基因组HCVRNA复制子系统,此复制子在人类肝癌细胞株中能够自主复制,被公认为是HCV体外复制模型研究获得突破进展的里程碑。此后复制子系统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发展并不断完善,其中报告基因复制子的发展能够方便、快捷的高流量筛选抗HCV药物。本文对HCV复制子系统的研究、发展及其应用进行阐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