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阳江市人民医院,529500
出 处:《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年第18期2245-2248,共4页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摘 要:目的 回顾性总结带血管蒂的腓骨瓣治疗下肢负重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术后骨缺损的方法.方法 收集1997年3月-2004年8月,8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6~42岁,股骨干5例,胫骨干3例.患肢骨肿瘤彻底切除后,骨缺损的长度为12~20cm.带血管蒂的腓骨瓣长度为15~30 cm,单侧或双侧切取带知名血管的骨瓣.若双侧切取腓骨瓣,则在一端将腓血管吻合,使之成为一条腓血管相连的双段腓骨.将设计好长度的腓骨瓣切除后,将腓骨的前内侧骨膜从中央纵行切开,并沿骨面向两侧剥离至骨嵴,防止损伤血管,将双腓骨的前内侧面相对折叠,两断端固定,缝合相对缘的游离骨膜,使骨膜包裹腓骨,组合为直径增粗的带知名血管的腓骨瓣.解剖游离出受区血管,将腓骨瓣植入骨缺损区,如不稳定,可加用内固定或外固定,以免影响移植血管的再通.患肢稳定后,将腓血管与受区血管吻合,检查吻合血管的血运情况,情况良好后闭合切口.结果 术后病者均随访,有完整门诊病历及X线资料,时间为5~13年.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吻合血管再通,无发生移植骨坏死及吸收,无发生骨不连、骨感染等并发症.移植骨与受区骨均1年后骨性愈合,大约5年后髓腔再通,患肢与健侧肢体X线表现无差异,骨肿瘤无复发.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结论 带血管蒂的腓骨瓣是修复下肢负重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良好方法,并发症少,残废率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