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出 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33-38,共6页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城乡一体化与农民工转型研究"(NCET-08-0787);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资助项目"地震灾区农村生态;社会与文化综合重建研究"(CCNU09802004)
摘 要:本文以四川地震灾区中江县"光明大爱屋"项目为个案,探讨农民的参与性问题,提出"农民参与的双重性"特征。学界以往的研究往往把制度架构以及农民自身能力当成阻碍农民参与的主要原因。我们在对光明村的实地调查中发现,村民们能力并不缺乏,他们对本村的建设有着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将真实意愿"前台化"的过程中,也没有遭遇制度上的阻碍。然而,农民依然没有因此而持续有效的参与。相反,在经济因素与权威因素的影响下,他们重新回到"后台",并继续维持着以往的"虚假遵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在社区参与过程中具有主动性与软弱性并存的双重特点,正是这一"双重性"特征影响了农民的参与程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