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覃操[1] 徐斌[1] 夏圣骥[1] 高乃云[1] 李大鹏[1] 田富箱[1]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 处:《给水排水》2010年第9期115-120,共6页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基 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8AA06Z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08066);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421-002)
摘 要:水中碘类消毒副产物(Iodo—DBPs,IDBPs)是目前饮用水领域开始关注的新兴卤代消毒副产物种类之一。近年来I—DBPs在越来越多发达国家城市饮用水中被检出,其浓度在几μg/L到几十μg/L之间,占总卤代有机物(TOX)的1%左右。鉴于该类消毒副产物具有极强的致癌和致突变特性,且在氯胺消毒过程中极易生成,难以在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中有效控制,因此对其毒理特征、产生机制及控制手段进行研究是目前饮用水领域新的研究方向。对碘类消毒副产物的分类特性、检测方法、生成机理、遗传毒性和致癌性、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